作者:阳大海 摄影:阿华所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白细胞,当机体出现感染或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就会聚集在有炎症的地方开始吞噬细胞和细菌,帮助机体抵御感染等疾病的发生。近日,我校16877太阳集团刘琴教授团队在鱼类细胞焦亡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发生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3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Pyroptosis Mediates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Formation during Bacterial Infection in Zebrafish”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免疫学会会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传统认为,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形成NETs对抗外源入侵的病原体。NETs是以核内或线粒体内DNA为骨架,负载弹性蛋白酶和水解酶等组成的网状结构,在诱捕和杀灭病原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阳大海副教授课题组充分利用斑马鱼模型可视化、易于基因编辑等特点,建立了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感染中性粒细胞转基因斑马鱼模型,发现中性粒细胞可以快速迁移至感染部位并发生焦亡。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依托斑马鱼活体基因编辑技术,阐明了Caspy2-GSDMEb信号介导的焦亡效应是导致中性粒细胞NETs发生的关键。采用中性粒细胞选择性清除、DNA酶、焦亡相关基因敲除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了NETs产生是宿主抵御病原感染的关键。该研究成果从活体感染层面解析了硬骨鱼细胞焦亡信号介导中性粒细胞NETs发生这一关键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病原与宿主先天免疫细胞互作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方向,也为抗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更好的活体模型。
我校16877太阳集团博士研究生陈伟杰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阳大海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16877太阳集团张元兴、刘琴教授的大力支持,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jimmunol.org/content/early/2021/03/11/jimmunol.2001335